12月15日,中國建研院光電建筑技術研討會暨光電示范建筑揭牌儀式在北京舉行。光電示范建筑是中國建研院基于建筑節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多年來取得的研究成果,打造的集科研、展示、體驗等功能于一體的建筑環境與能源系統綜合實驗平臺,是建筑由用能邁向產能的創新實踐。
光電示范建筑項目負責人、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國建研院環能科技董事長徐偉對光電示范建筑設計目標、技術路徑、關鍵指標進行了講解,中國建研院光電示范建筑是以光電建筑、凈零能耗、凈零碳排放、在線實施為目標打造的示范項目,也是建筑能源系統綜合實驗平臺,可開展多類型建筑光伏一體化技術綜合實驗,探索光儲直柔新技術,示范太陽能零碳建筑技術路徑;示范建筑安裝光伏系統1500平米,裝機容量235千瓦,預計單位建筑面積年發電量67kWh/m2,滿足建筑自身用能后凈產能量可達20%,在同類建筑中達到領先水平,實現建筑由用能邁向產能。
中國建筑學會理事長修龍表示光電示范建筑把70年代的舊建筑改造成凈零能耗建筑,實現產能輸出,是舊建筑改造、城市更新、響應時代要求的優秀案例,希望未來能夠示范推廣,促進相關技術規;瘧,由引領到帶動,再到驅動行業發展。
中國建筑節能協會副會長倪江波指出光電示范建筑是優化建筑用能結構、發展建筑光伏一體化技術應用的典型范例。充分利用建筑屋頂,推廣光電建筑技術,對推動建筑行業能源革命,實現簡約低碳的綠色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建研院光電示范建筑介紹:
示范建筑為既有辦公建筑,建筑面積3000余平方米,以建筑與光伏深度融合、凈零能耗、凈零碳排放為目標,從傳承歷史文化、展現現代綠色技術的設計理念出發,將建筑與光伏有機融合,開展多類型建筑光伏一體化技術綜合實驗,探索光儲直柔新技術,示范太陽能零碳建筑技術路徑。
示范建筑光伏系統總裝機容量235kWp(1500m2),設置不同朝向、不同立面光伏發電系統,開展晶硅與薄膜組件發電性能對比實驗、不同朝向、安裝傾角下光伏和建筑結合的發電性能、大氣自然降塵降水條件下發電性能等研究。建成光儲直柔示范區,集成光伏發電、儲能蓄電、直流供電、柔性用電,實現光伏產能優先本地消納,多余產能為周邊建筑和電動汽車靈活供電,提高供用電協調性及光伏減碳貢獻率。預計建成后示范建筑可實現單位建筑面積年產能量67千瓦時,凈產能量可達20%,在同類建筑中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實現凈零能耗和凈零碳排放,引領建筑從用能邁向產能,助力城市綠色低碳新發展。
(責任編輯:李冬陽)